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調整,以及核電產業進入新一輪復興,更安全更經濟的先進核電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已行至風口,有望引導核能利用走向更遠。但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新技術產業化并非易事,目前還存在成果轉化難、商業模式不清晰、產業化推廣慢等問題。
“持續創新是中國核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更是‘十三五’期間的主要任務!币晃粯I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但是,如果創新成果得不到落地轉化,就會變成‘廢疙瘩’;落了地又得不到產業化推廣,就會變成‘展品’!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示范項目正處于建設期,CAP1400還未開工建設;自主研發的四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即將建成,示范快堆剛剛開建;陸地和海上小堆也已進入落地前的關鍵階段。此外,我國在熔鹽堆、超臨界水堆、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以及核聚變、混合聚變堆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展。
然而,先進科研成果由圖紙走向產業化應用,離不開工程化驗證與商業化推廣,這也正是目前擺在中國核電產業發展道路上的兩個核心問題。
上述業內專家表示,從世界核電發展的規律看,新的核電技術在具備批量建設條件之前,需要經過工程建設的檢驗和一定時期的運行驗證。
但事實是,2016年至今,除了開工示范快堆,國內沒有核準其他新的核電項目。核電行業由此擔憂:節奏放緩將對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的實現,以及新技術產業化造成一定影響。
2017年12月發布的《全球核能產業發展報告(2017)》也指出,華龍一號和CAP1400作為中國自主創新的新一代核電堆型技術,需要一定時期的建設與運營的驗證,以便更好地滿足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走出去”的需求。“根據國際通行做法和經驗,除了在技術開發階段需要進行實質性研發以外,新機型必須經過原型電廠或示范電廠建設、試運行等不同階段驗證,并經過至少一個燃料循環期的考驗,才可以批量推廣。”
陸上核電面臨產業化推廣的現實問題,而海上小堆則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
中核集團近日發布消息稱,該集團與煙臺市人民政府日前簽署《海上清潔能源綜合供給平臺及泳池式低溫供熱堆項目合作協議》,將加速推進海上清潔能源綜合供給平臺及泳池式低溫供熱堆項目在煙臺市開發和建設。
據了解,中核集團目前主要推出的海上小堆型號為自主研發的ACP系列,包括ACP10S、ACP25S、ACP100S等不同功率規模的浮動式核電站堆型,尤其ACP100S,自2010年啟動研發以來,已進入落地階段。同時,中核集團ACP100S、中廣核ACPR50S、中船重工HHP25均已進入我國海上核動力平臺“國家方陣”。其中,ACP100S和ACPR50S被列入《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HHP25被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并已率先拿到“路條”。
公開信息顯示,HHP25示范工程預計于今年年底調試運行完畢, ACP100S則計劃于2019年建成運行。2016年,中廣核與東方電氣簽署了ACPR50S實驗堆平臺項目壓力容器采購協議,正式啟動建設。
記者了解到,核電行業目前普遍看好海上小堆的應用前景,但對現階段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抱有困惑。
“盡管小堆在海上能源供應、海水淡化等方面存在諸多優勢,但目前國內反應堆安全評審還未涉及海上堆,而且缺少標準支持,核電、船舶制造企業以及其他參與方在投資運營、商業模式暫時也不清晰。”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國家應盡快制定并完善針對小型堆各項應用的法律法規,出臺相關行業標準與監管規則,在保證小型堆安全性的前提下,指導企業探索健康的投資與運營模式!
記者注意到,對于海上小堆投資,中核集團已經找到“伙伴”。
2017年8月10日,中核集團旗下核電上市平臺中國核電發布公告稱,與浙能電力及其他投資方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氣擬共同出資設立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暫定名),該公司主營海洋核動力裝備開發、建造、運營和管理,生產、銷售電力、熱力、淡化水及相關產品等。
“核電、裝備制造企業雖然在核電站建造運營方面有成熟經驗,但海上核動力平臺是新事物,其投資模式,建造運營、安全監管等都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東西。要實現研發成果的高效率轉化以及商業化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鄙鲜龇治鋈耸糠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