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曉萍):中國核電事業開啟三十多年來,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末,全國核電裝機達到4464萬千瓦,在建裝機1218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其中,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秦山核電站是目前全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目前共有9臺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54.6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這一核電基地的安全管理是怎么做的?核電在造福當地經濟的同時,如何讓民眾接受?讓我們隨記者一起去了解一下。
李旭寧說:“下面我帶您學習一下今天的每日安全信息,秦山核電的安全文化價值理念是做一名有高度責任心的核電工作者,本期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危險化學品管理。”
您聽到的是,秦山核電黨群工作處副處長李旭寧正在帶領公司員工學習每日安全信息。
秦山核電1985年開工建設,1991年12月15日并網發電,一直在按照國際標準嚴格確保技術安全。公司內部有很多措施來防范可能的風險因素。比如在核電站最核心的主控機房里,核電操作員們就是最關鍵的人,他們被稱作“黃金人”。一個操縱員要經過層層選拔、淘汰、培訓四五年才能上崗。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運行培訓處副處長劉全友就做了十幾年操作員,他說:“操作員在取得執照進入主控室之前要培訓,在取得執照之后還要進行復訓。每年復訓主要是為了保證操縱員的技能水平。主控室正常運行的時候沒有那么多故障和事故,如果長久不練,對于不經常有的操作就會有些生疏了,另外事故(防范)要定期訓練,保障操作員處理事件的熟練程度和人員技能。”
在核電術語中,一個反應堆運行一年被稱為一個“堆年”,截至目前,秦山核電基地已安全運行118堆年,累計安全發電超過5500億千瓦時。
記者到秦山核電站附近的村莊永興村進行采訪,當地村民周益凱老人說,核電站運行近30年,當地環境沒有發生變化:“我們這個地方離核電站只有3公里,沒有什么變化的。現在各地建設核電站,有很多地方來了一批又一批(人考察),到底你們核電站建設之后怎么樣?我說我們發電已經快30年了,有什么變化呢?我們是國家建設的啊,保險系數挺高的。”
海鹽核電產業發展服務局副局長姚冬明介紹說,當地政府和核電站的監測數據也在實時監控輻射狀況:“政府的一套系統和核電的一套系統是并行的,浙江省有9個監測點,中核集團有13個監測點,老百姓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到網上去搜,每天的監測數據都是顯示的,每分鐘都在發這個數據。秦山核電建設以來到現在30年了,但是輻射本體的數字和建設之前是沒有可察覺的變化。”
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核電機組的運行指標中80%以上優于世界中值,70%以上指標處于國際先進值區間,且呈持續提升趨勢。截至2019年4月,中國核電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余堆年,未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總體安全業績良好。
到目前為至,已有近10萬人走進秦山核電站近距離感受核電。秦山核電新聞發言人助理徐侃認為,讓公眾了解核電知識,完善措施,持續溝通和開放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得有一些耐心去做這個事情,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把這些事情講清楚,另外核電廠也需要打開大門,像現在我們秦山核電站搞的核電科技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打開大門讓大家進來看我們到底是怎么樣工作,怎么樣生活,建立很好的一種交融。”
在中國,許多核電站像秦山核電站一樣,重視與公眾的交流溝通。2017年,全國人大出臺的《核安全法》中專門還設立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一章,要求強化公眾溝通機制,制定相關溝通工作方案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也認為,核電發展對中國能源轉型意義重大,核電也是安全的,但一些自然災害導致的事故會讓公眾擔憂,在當下,中國應繼續發展核電,也要進一步做好公眾溝通工作,“核電從零到現在這個規模我們取得很大成就,現實中運行的狀況非常好,安全,經濟性也有。核電對中國清潔能源轉型是至關重要的,它其實是非常安全的,世界上那么多核電出事情的很少。核電安全性怎么和市民溝通會越來越重要,怎么做?就是要透明,更多溝通,告訴大家在這里建設核電實質有什么好處,這個很重要,核電企業對于公眾溝通、讓大家知道核電的好處變得越來越重要。”